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应积极治疗,避免导致肝恶性肿瘤

摘要:患者发现肝恶性肿瘤1年,已于外院进行特殊肝7段肿瘤切除+肝6段肿瘤切除术及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后因肝内肿瘤转移,于该医院进行第一周期的免疫+靶向治疗。陆续于我院进行第二、三周期,此次来院行第四周期,治疗效果可,给予出院处理。嘱患者定时来院复查,并进行下一周期的治疗。

【基本信息】男、63岁

【疾病类型】肝恶性肿瘤

【就诊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2-05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康莱特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谷胱甘肽片、恩替卡韦分散片、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4天,一周后门诊复查,半个月后来院复诊。

【治疗效果】治疗前患者睡眠欠佳,余一般情况可,治疗后患者无诉明显不适。

一、初次面诊

早上病区来了一个老病号,他于1年前体检做腹部B超时无意中发现了肝内实性占位,遂至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行肝脏核磁共振检查,肝脏核磁共振示:肝右后叶上段结节性肝癌,肝右前叶下段硬化结节恶变可能。并于该医院进行特殊肝7段肿瘤切除+肝6段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肝细胞癌。同年2个月后在外院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注射液盐酸吡柔比星、氟尿嘧啶注射液、羟喜树碱注射液),7个月后复查肝脏核磁共振发现肝内多发占位,考虑肝癌或肝癌转移。随即在外院行第一周期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之后陆续在我院进行第二、三周期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此次,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肝恶性肿瘤”收入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食欲可,精神尚可,大小便正常,睡眠欠佳,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年。患者已病理诊断明确,无需鉴别诊断。

二、治疗经过

患者为中老年男性,现已确诊诊断为肝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患者已于外院行1周期免疫+靶向治疗(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现欲于我院继续行第四期,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需要进一步检查,以评估患者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治疗标准,患者及家属表示同意。上腹部增强CT:1.肝脏介入术后改变,2.肝多发低密度灶,考虑转移瘤,3.考虑肝左叶血管瘤,4.肝硬化、脾大,5.肝多发囊肿,6.胆囊炎,7.胰腺脂肪化,8.左肾囊肿,9.肝门区淋巴结影显示。胸部CT:双肺气肿,肺大疱。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及肿瘤标志物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各项指标符合治疗标准,继续给予第4周期免疫+靶向治疗。给予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抗肿瘤,康莱特注射液益气养阴,舒肝宁注射液、谷胱甘肽片护肝,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止痛,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免疫治疗。因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血压稍高,患者现服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靶向药,一定程度上可引起高血压,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血压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三、治疗效果

患者经免疫+靶向治疗及辅助对症治疗后,患者一般状态尚可,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疼,无腹痛、腹胀,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可。查体:腹平坦,右侧肋缘下可见约25cm陈旧术后瘢痕,无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患者顺利完成免疫治疗后要求出院,考虑患者病情平稳,给予出院处理。嘱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靶向药物治疗。

四、注意事项

患者因肝恶性肿瘤在我院进行第四期免疫+靶向治疗,还好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不是很大,经对症患者一般情况可。出院后服用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靶向药物期间注意监测血压情况,避免因血压过高而出现不适的情况。回家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豆类、瘦肉等,以防止白蛋白减少,但不宜摄入过多,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出院一周后开院复查血常规,如有异常,及时门诊就诊。出院半个月后来院进行第五期免疫+靶向治疗。

五、个人感悟

患者肝恶性肿瘤的病因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所以需要长期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不是所有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都能得肝癌,但如果不积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注意饮食、生活等习惯的话,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就会有很大的概率发展至肝恶性肿瘤。

日常生活中注意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从而避免肝恶性肿瘤的发生。另外不要进食发霉的食物,如大米、玉米等,避免其中的黄曲霉诱发肝脏癌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