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解脱方法与心理健康

作者:养生专家  时间:2013-04-09 00:00:0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佛教的解脱方法与心理健康
 
 
世人对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证道的解释多种多样,如有些无神论者认为,这是传说而已;而一般的佛教徒认为,自那时起,释迦牟尼才真正成为佛。从心理学的角度,我认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的大彻大悟是其身心走向幸福和谐的最高境界。他之所以叫做佛,就因为他获得了圆满的觉悟。
 
 
佛教的解脱方法是实现心理健康的一条途径
 
学习佛教的解脱理论,将正确的修行方法持之以恒地付诸于个人的实践是获得个人幸福的一条途径。个人幸福了,自然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而最高境界的心理健康就是佛了。可见,通过佛教的修行可以实现心理健康。
 
 
或许有人认为,如果世人都去信佛教,都去修行,那么谁来繁育后代,谁来从事生产呢?殊不知,佛有出家的佛,如释迦牟尼佛;还有在家的佛,如?维摩诘居士。在中国古代,有些高僧大德提倡农禅结合,自食其力,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佛教界过于脱离物质生产劳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人很容易发现他人的错误、缺点或优点,但他们往往很难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佛教的有寻有伺方法(又称有觉有观)就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觉悟的方法;儒家的静坐反思也是一种自我认识、自我修心的方法;毛泽东主席提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认识的有效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谁敢说,正确认识自己只有一种唯一的正确方法呢?方法有多种,关键在于个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深入地认识自我。而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改进自己的缺点从而能接纳自己对于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在学业上、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意志力。林则徐的一个座右铭就是:制怒。可见,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及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是个人修养高的一种有效表现。佛教的禅定也是一种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只不过,对于世俗的一般人来说,难度太大了。
 
 
树立合适的信仰对于提高心理健康具有积极良好的作用
 
信仰对于人生,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是毋容置疑的。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其最重要的一个精神支柱就是“改变中国的面貌,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如孙中山,秋瑾,李大钊等人。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虔诚宗教徒的朝圣,西方传教士的“让上帝的福音传播到每个人的身上”,他们的这种令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执著精神往往都是具有真正信仰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一个相互尊重的和谐环境中,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兴趣、机缘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适合于自己的信仰,过着一种不危害他人的生活。如果大家都这样的话,我想就不会有太多过分的冲突和争执,自然就不会轻易发生战争等非人道的行为。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健康的社会,这个社会里的人一般都可以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大多数正常的人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大多数人都不想经受太多的痛苦。我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人获得幸福快乐生活的先决条件。所以选择合适的世界观、价值观往往可以减少或减轻人生的痛苦。世俗上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死亡时,一般都会感到十分痛苦和恐惧。而许多拥有信仰的人则比较坦然。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穴位大全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