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在这里!

作者:yj520  时间:2017-06-06 15:58:30  来源: 大众养生网

中医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必须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而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条件,而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学会了吗?

春天以风邪为主,秋天以燥邪为主,冬天以寒邪为主,而夏季的主要邪气有三个:暑邪、湿邪、寒邪。因为人体要面临多方面邪气的侵袭,增加了防病养生的难度。所以,夏季往往是一年四季当中最难养生的季节。小编综合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的观点,与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做好夏季养生。

祛暑邪:冲泡生脉饮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气,夏季汗出过多会带走体内津液,进一步发展会导致气阴两虚。而低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夏季经常发生的疾病,都和气阴两虚有关系。这是因为气阴两伤会引起气虚,气伤了以后,推动血液运行的能力就弱了,所以血液容易运行迟缓,同时出汗太多会引起津伤,血液变得黏稠,它运行得也会迟缓,所以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心梗。

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建议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小满后气温开始升高,对于人体来说也非常容易伤阴损津,造成人体热量不断增加,出现“热症”。而此时苦菜就是对付热症的最佳选择,因为苦味食物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营养专家指出,苦味食物“家族”其实很庞大,蔬菜类有生菜、苦瓜、鱼腥草、芥兰、苦菊等。不过吃苦不宜过量,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学会了吗?

预防夏季心脑血管病高发,中医经典方剂生脉饮不错。

原料:取补气的人参5克,清热滋阴的麦冬5克,敛气、敛津的五味子5克。人参也可用党参或西洋参代替,西洋参用量不变,党参加至10克。

做法:把人参、麦冬、五味子放到杯子里用开水焖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喝焖出来的水即可。这些药材可以反复冲泡,冲泡到最后还可以把这三样吃掉。

建议:初次使用前最好在中医指导下酌情调整比例。


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学会了吗?

防湿邪:佩戴香囊

进入盛夏后,温度明显升高,是雷雨增多的一个重要节气。雨水逐渐增多,湿邪最易乘机而入。中医认为,湿邪通于脾,所以湿邪最容易伤到人体的脾胃功能,导致厌食、腹胀、腹泻、身体消瘦。

臊焦香腥腐为五气,其中香专门入脾,所以中药里边闻起来比较香的那种,都有健脾的作用。临床中遇到一些不喜欢服用中药的人,可以建议他们做一个香囊,佩戴在身上,既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还可以预防蚊虫的叮咬。


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学会了吗?

如何制作香囊?

原料:取肉豆蔻5克、砂仁5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丁香5克备用。

制作:先将肉豆蔻,用蒜臼砸开花;加入砂仁,砸扁;再放入丁香、佩兰和藿香;混合以后装入香囊袋子中即可。

如果要预防湿邪,一定不要做两件事,不贪凉和不淋雨。

不贪凉。尤其是冰镇啤酒的温度太低,轻则影响胃气和降出现腹胀、嗳气诸症,中则致胃脘抽紧或疼痛,重则疼痛剧烈,甚至会阳气暴脱而危及生命。

不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


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学会了吗?

驱寒邪:每天喝杯姜水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好比太阳。人体的阳气随着四季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夏季寒邪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二是从饮食中来,主要是进食冰凉的食物,如冷饮、冰镇水果等。寒邪入侵最典型的信号是少汗、怕冷、头生疼,轻者易得阴暑症,即鼻塞,流清鼻涕等这些风寒感冒的症状;重者,寒从肢体入侵人体,导致肢体关节的病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周继朴提出,夏天防寒比防暑更重要。夏季寒邪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慢慢侵犯到经络、关节,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因此,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夏季需警惕3大邪气!“祛邪”方法学会了吗?

如何预防寒邪入侵体内?

首先,避免冷风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此外,空调房内的温度不宜设得过低,最好控制在24-26℃,睡觉时应关闭空调或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

其次,护好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老人更怕着凉,建议出门时带件长袖上衣或坎肩,进入空调房间或较凉的地方时,立即穿上。

最后,饮食注意少寒凉。要少吃冷饮,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建议每天喝杯姜水,对调治抑郁、胃病、痛经、过敏性鼻炎有效果。但晚上不宜吃姜或喝姜汤。也可以吃点葱白、姜茶甚至喝热水,将体表的寒邪驱除。

  • 男科医院
  • 妇科医院
  • 皮肤科医院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养生食疗




一周热门


热点排行

  • 饮食
  • 偏方
  • 减肥
  • 美容

热门精选


微信扫一扫